-
西方古代哲学的生死观
(1)苏格拉底学派的生死观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雅典人,古希腊哲学家,他是以哲学思辨方式讨论死亡的第一人。积极的入世主义是苏格拉底对于人生所持有的态度,“以拯济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高尚气概也就呼之欲出。他用哲学思维将死亡归为两种情形:肉体与灵魂一同灭亡、灵魂得到迁移。在苏格拉底的逻辑下,生存是痛苦的,而死亡正是对苦难的摆脱,终结人生的无休止苦役。......【点击详情】
-
基址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
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萌生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认识,注重人的社会生产活动要与人居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先秦时期,背山面水的高平之地是墓区选择的重要条件。古书称凸岸为“呐位”,受水流的“物理惯性”和“向心力”作用,大量泥沙逐渐沉积在凸岸,形成了土壤肥沃的大片平地。古人认为背山面水的呐位聚集着大量蓬勃吉气,这是由于山环水抱较为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形成局部小气候,空气流动而成风,“风为送气之媒”。此处“风”指微风、和风,“气”为空气、氧气、气流。“光”主要是日光,本质是电磁波,而水最容易吸收微波,进而收拢了宇宙之气。因此,处在呐位的高平之地既有高燥的环境,又有水环绕。((雪心赋》称......【点击详情】
-
平原型园区道路路网设计
平原型园区主要是指在基址内部地形地貌比较平坦,局部有地形的高差凹凸不平,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路网设计受到的局限性较小,正是在此背景下,东西方创造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格局,西方公墓在设计道路时秉承了一贯的放射性设计思路,放射性的道路具有一个相对的中心的存在,而放射性的指向中心的道路的视线上采用通透式,也形成了整个公墓的意象主导,形成鲜明的形象。只要走上这几条大道,人们就可以看到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物或构筑物,公墓的整体形象就无形中被这一中心景观所聚集起来。如维也纳中央公墓的中心是中心大教堂,走在放射型大道,就可看到高大的弯顶,因为道路的布局引导指向中心的景观。......【点击详情】
-
基于墓葬文化独特性的阐释与展示
墓葬文化展示可以将墓葬与其表征的历史文化建立联系,使公众参观古墓葬的同时对墓葬及其历史文化有所了解。但在古墓葬类考古遗址公园调研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当前阐释内容不足和展示方式并不能够让公众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氛围。......【点击详情】
-
关于热水墓群研究
C1)热水墓群历史与文化研究 阿顿·华多太《论都兰古墓的民族属性》对都兰古墓民族属性问题进行探讨,阿米海勒结合相关文献与实物材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发表《青海都兰的吐蕃时期墓葬》一文,以墓葬及器物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吐谷浑与吐蕃的关系、墓葬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关系等问题。许新国撰写并发表的《青海丝绸之路与都兰大墓》阐述了对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历史研究及对吐谷浑经济文化的影响。孙杰以吐谷浑、吐蕃历史为研究背景发表的《青海海西地区5-8世纪墓葬文化因素研究》对墓葬特征及其反映的墓葬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程起骏《简评都兰热水墓群出土凤形文物的文化意象》一文根据出土物器型、纹饰等特征研究......【点击详情】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021-59117806
- 邮箱:706417206@qq.com
-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西宝兴路883号甲